中国历代疆域变化事件出典(十九):戚宦相争
文字来自【史图馆】中国历代疆域变化新版19 戚宦相争。
该篇所述时间从公元89年到公元131年。
公元89年(汉和帝刘肇永元元年)
六月,窦宪、耿秉与南匈奴大破北匈奴。
《后汉书·孝和孝殇帝纪》:“夏六月,车骑将军窦宪出鸡鹿塞,度辽将军邓鸿出稒阳塞,南单于出满夷谷,与北匈奴战于稽落山,大破之,追至私渠比鞮海。”
窦宪登燕然山,刻石勒功而还。
《后汉书·孝和孝殇帝纪》:“窦宪遂登燕然山,刻石勒功而还。北单于遣弟右温禺鞮王奉奏贡献。”
公元90年(汉和帝永元2年)
五月,阎磐讨北匈奴,取伊吾卢地。
《后汉书·孝和孝殇帝纪》:“己未,遣副校尉阎磐讨北匈奴,取伊吾卢地。”
车师前后王并遣子入侍。
《后汉书·孝和孝殇帝纪》:“车师前后王并遣子入侍。”
月氏国遣兵攻班超,超击降之。
《后汉书·孝和孝殇帝纪》:“月氏国遣兵攻西域长史班超,超击降之。”
七月,窦宪出屯凉州。
《后汉书·孝和孝殇帝纪》:“秋七月乙卯,大将军窦宪出屯凉州。”
九月,北匈奴遣使称臣。
《后汉书·孝和孝殇帝纪》:“九月,北匈奴遣使称臣。”
十月,班固击破北匈奴于河云北。
《后汉书·孝和孝殇帝纪》:“冬十月,遣行中郎将班固报命南单于。遣左谷蠡王师子出鸡鹿塞,击北匈奴于河云北,大破之。”
公元91年(汉和帝永元3年)
二月,窦宪出居延塞,破北单于于金微山。
《后汉书·孝和孝殇帝纪》:“二月,大将军窦宪遣左校尉耿夔出居延塞,围北单于于金微山,大破之,获其母阏氏。”
北匈奴开始西迁。
龟兹、姑墨、温宿降。
十二月,复置西域都护、戊己校尉。
《后汉书·孝和孝殇帝纪》:“十二月,复置西域都护、骑都尉、戊己校尉官。”
公元92年(汉和帝永元4年)
正月,北匈奴右谷蠡王於除鞬自立为单于,款塞乞降。
《后汉书·孝和孝殇帝纪》:“四年春正月,北匈奴右谷蠡王於除鞬自立为单于,款塞乞降。遣大将军左校尉耿夔授玺绶。”
六月,除外戚窦宪。
《后汉书·孝和孝殇帝纪》:“六月戊戌朔,日有食之。丙辰,郡国十三地震。窦宪潜图弑逆。庚申,幸北宫。诏收捕宪党射声校尉郭璜,璜子侍中举,卫尉邓叠,叠弟步兵校尉磊。皆下狱死。使谒者仆射收宪大将军印绶,遣宪及弟笃、景就国,到皆自杀。”
七月,太尉宋由坐党宪自杀。
《后汉书·孝和孝殇帝纪》:“秋七月己丑,太尉宋由坐党宪自杀。”
十二月,武陵零陵澧中蛮叛。
《后汉书·孝和孝殇帝纪》:“十二月壬辰,诏:『今年郡国秋稼为旱、蝗所伤,其什四以上勿收田租、刍稾;有不满者,以实除之。』武陵零陵澧中蛮叛。”
烧当羌寇金城。
《后汉书·孝和孝殇帝纪》:“烧当羌寇金城。”
公元93年(汉和帝永元5年)
九月,匈奴单于於除鞬叛,任尚讨灭之。
《后汉书·孝和孝殇帝纪》:“匈奴单于於除鞬叛,遣中郎将任尚讨灭之。”
武陵郡兵讨破叛蛮。
《后汉书·孝和孝殇帝纪》:“是岁,武陵郡兵破叛蛮,降之。”
贯友讨烧当羌,叛羌逃去。
《后汉书·孝和孝殇帝纪》:“护羌校尉贯友讨烧当羌,羌乃遁去。”
南单于安国叛,刘喜斩之。
《后汉书·孝和孝殇帝纪》:“南单于安国叛,骨都侯喜斩之。”
鲜卑据匈奴旧地。
公元94年(汉和帝永元6年)
四月,蜀郡徼外羌率种人内附。
《后汉书·孝和孝殇帝纪》:“夏四月,蜀郡徼外羌率种人遣使内附。”
七月,班超击败焉耆、尉犁,为焉耆、尉犁、危须、山国立了新王。
《后汉书·孝和孝殇帝纪》:“西域都护班超大破焉耆、尉犁,斩其王。自是西域降服,纳质者五十余国。”
七月,南单于安国从弟子逢侯率叛胡亡出塞。
《后汉书·孝和孝殇帝纪》:“南单于安国从弟子逢侯率叛胡亡出塞。”
九月,邓鸿讨南单于。
《后汉书·孝和孝殇帝纪》:“九月癸丑,以光禄勋邓鸿行车骑将军事,与越骑校尉冯柱、行度辽将军朱徽、使匈奴中郎将杜崇讨之。”
十一月,任尚大破逢侯,冯柱追击之。
《后汉书·孝和孝殇帝纪》:“冬十一月,护乌桓校尉任尚率乌桓、鲜卑,大破逢侯,冯柱遣兵追击,复破之。”
武陵溇中蛮叛,郡兵讨平之。
《后汉书·孝和孝殇帝纪》:“武陵溇中蛮叛,郡兵讨平之。”
公元96年(汉和帝永元8年)
五月,南匈奴右温禺犊王叛。
《后汉书·孝和孝殇帝纪》:“南匈奴右温禺犊王叛,为寇。”
七月,庞奋、冯柱讨平南匈奴。
《后汉书·孝和孝殇帝纪》:“秋七月,行度辽将军庞奋、越骑校尉冯柱追讨之,斩右温禺犊王。”
车师后王叛,击其前王。
《后汉书·孝和孝殇帝纪》:“车师后王叛,击其前王。”
公元97年(汉和帝永元9年)
东汉伐车师后国,斩其王涿鞮,立农奇为车师后王。
《后汉书·孝和孝殇帝纪》:“西域长史王林击车师后王,斩之。”
正月,永昌徼外蛮夷及掸国重译奉贡。
《后汉书·孝和孝殇帝纪》:“九年春正月,永昌徼外蛮夷及掸国重译奉贡。”
闰月,窦太后崩,梁氏始盛。
《后汉书·孝和孝殇帝纪》:“闰月辛巳,皇太后窦氏崩。丙申,葬章德皇后。”
八月,鲜卑寇肥如。
《后汉书·孝和孝殇帝纪》:“八月,鲜卑寇肥如,辽东太守祭参下狱死。”
烧当羌寇陇西,刘尚、赵世等讨破之。
《后汉书·孝和孝殇帝纪》:“烧当羌寇陇西,杀长吏,遣行征西将军刘尚、越骑校尉赵世等讨破之。”
九月,司徒刘方策免,自杀。
《后汉书·孝和孝殇帝纪》:“九月庚申,司徒刘方策免,自杀。”
甘英使大秦。
公元98年(汉和帝永元10年)
北沃沮归附高句丽,高句丽王宫东巡栅城。
十二月,烧当羌豪迷唐等率种人诣阙贡献。
《后汉书·孝和孝殇帝纪》:“十二月,烧当羌豪迷唐等率种人诣阙贡献。”
公元100年(汉和帝永元12年)
四月,日南象林蛮夷反,郡兵讨破之。
《后汉书·孝和孝殇帝纪》:“夏四月,日南象林蛮夷反,郡兵讨破之。”
烧当羌豪迷唐复叛。
《后汉书·孝和孝殇帝纪》:“是岁,烧当羌复叛。”
公元101年(汉和帝永元13年)
八月,周鲔、侯霸击破烧当羌迷唐,种人瓦解,降者分徙汉阳、安定、陇西。
《后汉书·孝和孝殇帝纪》:“护羌校尉周鲔击烧当羌,破之。”
十一月,安息国献师子及条支大爵。
《后汉书·孝和孝殇帝纪》:“冬十一月,安息国遣使献师子及条枝大爵。”
鲜卑寇右北平,入渔阳,渔阳太守破之。
《后汉书·孝和孝殇帝纪》:“鲜卑寇右北平,遂入渔阳,渔阳太守击破之。”
十二月,巫蛮叛,寇南郡。
《后汉书·孝和孝殇帝纪》:“辛卯,巫蛮叛,寇南郡。”
公元102年(汉和帝永元14年)
四月,荆州兵讨破巫蛮。
《后汉书·孝和孝殇帝纪》:“夏四月,遣使者督荆州兵讨巫蛮,破降之。”
六月,废皇后阴氏,立贵人邓氏为后。
《后汉书·孝和孝殇帝纪》:“六月辛卯,废皇后阴氏,后父特进纲自杀。……辛卯,立贵人邓氏为皇后。”
班超自西域返洛阳。
封郑众为鄛乡侯。
公元104年(汉和帝永元16年)
二月,兖、豫、徐、冀四州连年歉收,禁止酿酒。
《后汉书·孝和孝殇帝纪》:“十六年春正月己卯,诏贫民有田业而以匮乏不能自农者,贷种粮。二月己未,诏兖、豫、徐、冀四州比年雨多伤稼,禁沽酒。夏四月,遣三府掾分行四州,贫民无以耕者,为雇犁牛直。”
十一月,北匈奴遣使称臣贡献。
《后汉书·孝和孝殇帝纪》:“十一月己丑,行幸缑氏,登百岯山,赐百官从臣布,各有差。北匈奴遣使称臣贡献。”
十二月,复置辽东西部都尉官。
《后汉书·孝和孝殇帝纪》:“十二月,复置辽东西部都尉官。”
公元105年(汉和帝元兴元年)
春,高句丽王宫入辽东,寇略六县。
《后汉书·孝和孝殇帝纪》:“高句骊寇郡界。”
九月,辽东太守耿夔击高句丽,破之。
《后汉书·孝和孝殇帝纪》:“秋九月,辽东太守耿夔击貊人,破之。”
十二月,和帝崩,殇帝立,邓太后称制。
《后汉书·孝和孝殇帝纪》:“冬十二月辛未,帝崩于章德前殿,年二十七。立皇子隆为皇太子。赐天下男子爵,人二级,三老、孝悌、力田人三级,民无名数及流民欲占者人一级;鳏、寡、孤、独、笃癃、贫不能自存者粟,人三斛。”
《后汉书·孝和孝殇帝纪》:“孝殇皇帝讳隆,和帝少子也。元兴元年十二月辛未夜,即皇帝位,时诞育百余日。尊皇后曰皇太后,太后临朝。……三月甲申,葬孝和皇帝于慎陵,尊庙曰穆宗。”
蔡伦改进造纸术。
公元106年(汉殇帝刘隆延平元年)
八月,殇帝崩,安帝立,邓太后仍称制。
《后汉书·孝和孝殇帝纪》:“八月辛亥,帝崩。癸丑,殡于崇德前殿。年二岁。”
《后汉书·孝安帝纪》:“恭宗孝安皇帝讳祜,肃宗孙也。父清河孝王庆,母左姬。帝自在邸第,数有神光照室,又有赤蛇盘于床笫之间。年十岁,好学《史书》,和帝称之,数见禁中。
延平元年,庆始就国,邓太后特诏留帝清河邸。
八月,殇帝崩,太后与兄车骑将军邓骘定策禁中。其夜,使骘持节,以王青盖车迎帝,斋于殿中。皇太后御崇德殿,百官皆吉服,群臣陪位,引拜帝为长安侯。皇太后诏曰:『先帝圣德淑茂,早弃天下。朕奉皇帝,夙夜瞻仰日月,冀望成就。岂意卒然颠沛,天年不遂,悲痛断心。朕惟平原王素被痼疾,念宗庙之重,思继嗣之统,唯长安侯祜质性忠孝,小心翼翼,能通《诗》、《论》,笃学乐古,仁惠爱下。年已十三,有成人之志。亲德系后,莫宜于祜。《礼》「昆弟之子犹己子」;《春秋》之义,为人后者为之子,不以父命辞王父命。其以祜为孝和皇帝嗣,奉承祖宗,案礼仪奏。』又作策命曰:『惟延平元年秋八月癸丑,皇太后曰:咨长安侯祜:孝和皇帝懿德巍巍,光于四海;大行皇帝不永天年。朕惟侯孝章帝世嫡皇孙,谦恭慈顺,在孺而勤,宜奉郊庙,承统大业。今以侯嗣孝和皇帝后。其审君汉国,允执其中。「一人有庆,万民赖之。」皇帝其勉之哉!』读策毕,太尉奉上玺绶,即皇帝位,年十三。太后犹临朝。
九月庚子,谒高庙。辛丑,谒光武庙。六州大水。己未,遣谒者分行虚实,举灾害,赈乏绝。丙寅,葬孝殇皇帝于康陵。”
邓骘掌权。
九月,西域诸国叛,攻都护任尚于疏勒,梁慬救之。
《后汉书·孝安帝纪》:“西域诸国叛,攻都护任尚,遣副校尉梁慬救尚,击破之。”
龟兹、姑墨、温宿合兵反,后被讨平。
公元107年(汉安帝刘祜永初元年)
正月,蜀郡徼外羌内属。
《后汉书·孝安帝纪》:“永初元年春正月癸酉朔,大赦天下。蜀郡徼外羌内属。”
六月,罢西域都护。
《后汉书·孝安帝纪》:“六月戊申,爵皇太后母阴氏为新野君。丁巳,河东地陷。壬戌,罢西域都护。”
北匈奴重新控制西域诸国。
先零羌叛,断陇道,邓骘、任尚讨之。
《后汉书·孝安帝纪》:“先零种羌叛,断陇道,大为寇掠,遣车骑将军邓骘、征西校尉任尚讨之。”
十月,倭国遣使奉献。
《后汉书·孝安帝纪》:“冬十月,倭国遣使奉献。”
十一月,司空周章密谋废立,事败自杀。
《后汉书·孝安帝纪》:“十一月丁亥,司空周章密谋废立,策免,自杀。”
玄菟郡内迁至原辽东郡境内。
公元108年(汉安帝永初2年)
正月,邓骘于冀西为种羌所败。
《后汉书·孝安帝纪》:“车骑将军邓骘为种羌所败于冀西。”
十月,任尚与先零羌战于平襄,败绩。
《后汉书·孝安帝纪》:“征西校尉任尚与先零羌战于平襄,尚军败绩。”
十一月,先零羌滇零称天子,寇三辅,犯赵、魏,南入益州,杀汉中太守。
《后汉书·孝安帝纪》:“先零羌滇零称天子于北地,遂寇三辅,东犯赵、魏,南入益州,杀汉中太守董炳。”
十二月,广汉塞外参狼羌降。
《后汉书·孝安帝纪》:“广汉塞外参狼羌降,分广汉北部为属国都尉。”
公元109年(汉安帝永初3年)
六月,乌桓寇代郡、上谷、涿郡。
《后汉书·孝安帝纪》:“六月,乌桓寇代郡、上谷、涿郡。”
七月,海贼张伯路寇略缘海九郡,庞雄讨破之。
《后汉书·孝安帝纪》:“秋七月,海贼张伯路等寇略缘海九郡,遣侍御史庞雄督州、郡兵讨破之。”
九月,雁门乌桓及鲜卑叛,败五原郡兵于高渠谷。
《后汉书·孝安帝纪》:“九月,雁门乌桓及鲜卑叛,败五原郡兵于高渠谷。”
十月,南单于叛,围耿种于美稷。
《后汉书·孝安帝纪》:“冬十月,南单于叛,围中郎将耿种于美稷。”
十一月,遣何熙讨南匈奴。
《后汉书·孝安帝纪》:“十一月,遣行车骑将军何熙讨之。”
公元110年(汉安帝永初4年)
正月,张伯路、刘文河、周文光等攻厌次,王宗讨破之。
《后汉书·孝安帝纪》:“海贼张伯路复与勃海、平原剧贼刘文河、周文光等攻厌次,杀县令,遣御史中丞王宗督青州刺史法雄讨破之。”
梁慬、耿夔讨破南单于于属国故城。
《后汉书·孝安帝纪》:“度辽将军梁慬、辽东太守耿夔讨破南单于于属国故城。”
二月,刘珍及《五经》博士校定东观《五经》。
《后汉书·孝安帝纪》:“诏谒者刘珍及《五经》博士,校定东观《五经》、诸子、传记、百家蓺术,整齐脱误,是正文字。”
三月,南单于降汉。
《后汉书·孝安帝纪》:“三月,南单于降。”
先零羌寇褒中,汉中太守郑勤战死。
《后汉书·孝安帝纪》:“先零羌寇褒中,汉中太守郑勤战殁。”
徙金城郡居襄武。
《后汉书·孝安帝纪》:“徙金城郡都襄武。”
十月,罢大将军邓骘。
《后汉书·孝安帝纪》:“冬十月甲戌,新野君阴氏薨,使司空持节护丧事。大将军邓骘罢。”
公元111年(汉安帝永初5年)
二月,先零羌寇河东,至河内,进迫洛阳。
《后汉书·孝安帝纪》:“先零羌寇河东,遂至河内。”
扶余王寇乐浪。
海贼张伯路复寇东莱,青州刺史法雄击破之;贼逃还辽东,辽东人李久等共斩之。
九月,汉阳人杜琦、王信叛,与先零羌攻陷上邽城。
《后汉书·孝安帝纪》:“九月,汉阳人杜琦、王信叛,与先零诸种羌攻陷上邽城。”
十二月,赵博遣客刺杀杜琦。
《后汉书·孝安帝纪》:“十二月,汉阳太守赵博遣客刺杀杜琦。”
公元112年(汉安帝永初6年)
六月,唐喜讨破汉阳贼王信。
《后汉书·孝安帝纪》:“遣侍御史唐喜讨汉阳贼王信,破斩之。”
十一月,护乌桓校尉吴祉下狱死。
《后汉书·孝安帝纪》:“冬十一月辛丑,护乌桓校尉吴祉下狱死。”
先零羌滇零死,子零昌袭位。
《后汉书·孝安帝纪》:“是岁,先零羌滇零死,子零昌复袭伪号。”
公元113年(汉安帝永初7年)
秋,护羌校尉侯霸、骑都尉马贤破先零别部牢羌于安定。
《后汉书·孝安帝纪》:“秋,护羌校尉侯霸、骑都尉马贤破先零羌。”
公元114年(汉安帝元初元年)
五月,先零羌寇雍城。
《后汉书·孝安帝纪》:“五月,先零羌寇雍城。”
七月,蜀郡夷寇蚕陵,杀县令。
《后汉书·孝安帝纪》:“秋七月,蜀郡夷寇蚕陵,杀县令。”
九月,先零羌寇武都、汉中,再绝陇道。
《后汉书·孝安帝纪》:“九月乙丑,太尉李修罢。先零羌寇武都、汉中,绝陇道。”
侯霸、马贤与战于枹罕,破之。
十月,先零羌败皮阳于狄道。
《后汉书·孝安帝纪》:“先零羌败凉州刺史皮阳于狄道。”
公元115年(汉安帝元初2年)
正月,蜀郡青衣道夷奉献内属。
《后汉书·孝安帝纪》:“蜀郡青衣道夷奉献内属。”
三月,先零羌寇益州,尹就讨之。
《后汉书·孝安帝纪》:“三月癸亥,京师大风。先零羌寇益州,遣中郎将尹就讨之。”
八月,辽东鲜卑围无虑县。
《后汉书·孝安帝纪》:“八月,辽东鲜卑围无虑县。”
九月,辽东鲜卑攻夫犁营。
《后汉书·孝安帝纪》:“九月,又攻夫犁营,杀县令。”
虞诩为武都太守,击退羌军。
十二月,武陵澧中蛮叛,州、郡击破之。
《后汉书·孝安帝纪》:“十二月,武陵澧中蛮叛,州、郡击破之。”
公元116年(汉安帝元初3年)
正月,修理太原旧沟渠。
《后汉书·孝安帝纪》:“三年春正月甲戌,修理太原旧沟渠,溉灌官私田。”
苍梧、郁林、合浦蛮夷反叛。
《后汉书·孝安帝纪》:“苍梧、郁林、合浦蛮夷反叛”
二月,任逴讨伐苍梧、郁林、合浦蛮夷。
《后汉书·孝安帝纪》:“二月,遣侍御史任逴督州、郡兵讨之。”
五月,武陵蛮反,州郡讨破之。
《后汉书·孝安帝纪》:“五月,武陵蛮复叛,州、郡讨破之。”
邓遵率南匈奴破先零羌于灵州。
《后汉书·孝安帝纪》:“癸酉,度辽将军邓遵率南匈奴击先零羌于灵州,破之。”
六月,中郎将任尚击破先零羌于丁奚城。
《后汉书·孝安帝纪》:“六月,中郎将任尚遣兵击破先零羌于丁奚城。”
七月,武陵蛮复反,州郡讨平之。
《后汉书·孝安帝纪》:“秋七月,武陵蛮复叛,州、郡讨平之。”
十一月,苍梧、郁林、合浦蛮夷降。
《后汉书·孝安帝纪》:“冬十一月,苍梧、郁林、合浦蛮夷降。”
十二月,任尚遣兵破先零羌于北地。
《后汉书·孝安帝纪》:“十二月丁巳,任尚遣兵击破先零羌于北地。”
公元117年(汉安帝元初4年)
春,任尚遣当阗种羌鬼等刺杀杜季贡。
四月,鲜卑寇辽西,辽西郡兵与乌桓破之。
《后汉书·孝安帝纪》:“己巳,鲜卑寇辽西,辽西郡兵与乌桓击破之。”
九月,任尚使客刺杀零昌。
《后汉书·孝安帝纪》:“九月,护羌校尉任尚使客刺杀叛羌零昌。”
十二月,越巂夷大牛种封离等反,寇遂久。
《后汉书·孝安帝纪》:“十二月,越巂夷寇遂久,杀县令。”
任尚与骑都尉马贤共击先零羌狼莫,追至北地,战于富平河上,大破之。
《后汉书·孝安帝纪》:“甲子,任尚及骑都尉马贤与先零羌战于富平上河,大破之。”
西河虔人种羌万人诣邓遵降,陇右平。
《后汉书·孝安帝纪》:“虔人羌率众降,陇右平。”
公元118年(汉安帝元初5年)
六月,高句丽与濊貊寇玄菟。
《后汉书·孝安帝纪》:“夏六月,高句骊与秽貊寇玄菟。”
永昌、益州、蜀郡、越巂蛮夷及旄牛豪皆叛应封离。
《后汉书·孝安帝纪》:“秋七月,越巂蛮夷及旄牛豪叛,杀长吏。”
八月,鲜卑寇代郡。
《后汉书·孝安帝纪》:“鲜卑寇代郡,杀长吏。”
高句丽寇掠玄菟郡,又攻东濊华丽城,此后东濊归附高句丽。
十月,鲜卑寇上谷,攻居庸关。
《后汉书·孝安帝纪》:“冬十月,鲜卑寇上谷。”
十二月,中郎将任尚有罪,弃市。
《后汉书·孝安帝纪》:“十二月丁巳,中郎将任尚有罪,弃市。”
公元119年(汉安帝元初6年)
六月,沈氐种羌叛,寇张掖,马贤讨破之。
七月,鲜卑寇马城,邓遵、马续率南单于追击,大破之。
《后汉书·孝安帝纪》:“秋七月,鲜卑寇马城,度辽将军邓遵率南单于击破之。”
索班率千余人驻伊吾,车师前王、鄯善王降汉。
十二月,永昌徼外掸国遣使贡献。
益州刺史张乔遣杨竦击破封离,益州叛夷皆降。
扶余王遣子诣阙贡献。
公元120年(汉安帝永宁元年)
三月,车师后王叛。
《后汉书·孝安帝纪》:“车师后王叛,杀部司马。”
北匈奴率车师后王攻杀索班。
沈氐羌寇张掖。
《后汉书·孝安帝纪》:“沈氐羌寇张掖。”
公元121年(汉安帝永宁2年)
正月,冯焕讨高句丽、秽貊不克。
《后汉书·孝安帝纪》:“建光元年春正月,幽州刺史冯焕率二郡太守讨高句骊、秽貊,不克。”
三月,邓太后崩,安帝亲政,宦官与王圣及圣女伯荣用事。
《后汉书·孝安帝纪》:“三月癸巳,皇太后邓氏崩。丙午,葬和熹皇后。”
四月,高句丽复与鲜卑寇辽东,蔡讽追击战死。
《后汉书·孝安帝纪》:“夏四月,秽貊复与鲜卑寇辽东,辽东太守蔡讽追击,战殁。”
庞奋承伪玺书杀玄菟太守姚光。
《后汉书·孝安帝纪》:“甲戌,辽东属国都尉庞奋,承伪玺书杀玄菟太守姚光。”
(汉安帝永宁2年、汉安帝建光元年)
五月,邓骘及邓遵因诬告自杀。
《后汉书·孝安帝纪》:“五月庚辰,特进邓骘及度辽将军邓遵,并以谮自杀。”
八月,烧当羌忍良叛,马贤讨烧当羌于金城。
《后汉书·孝安帝纪》:“八月,护羌校尉马贤讨烧当羌于金城,不利。”
鲜卑寇居庸关。
《后汉书·孝安帝纪》:“鲜卑寇居庸关。”
九月,云中太守成严击鲜卑,战死。
《后汉书·孝安帝纪》:“九月,云中太守成严击之,战殁。”
鲜卑围乌桓校尉徐常于马城,耿夔救之,鲜卑解去。
《后汉书·孝安帝纪》:“鲜卑围乌桓校尉于马城,度辽将军耿夔救之。”
(汉安帝建光元年)
十一月,鲜卑寇玄菟。
《后汉书·孝安帝纪》:“鲜卑寇玄菟。”
十二月,高句丽、马韩、秽貊围玄菟城,扶余王讨破之。
《后汉书·孝安帝纪》:“冬十二月,高句骊、马韩、秽貊围玄菟城,夫余王遣子与州、郡并力讨破之。”
阎皇后兄弟阎显等任诸卿、校尉,掌禁兵。
公元122年(汉安帝建光2年、汉安帝延光元年)
正月,扶余王遣使贡献。
《后汉书·孝安帝纪》:“延光元年春二月,夫余王遣子将兵救玄菟,击高句骊、马韩、秽貊,破之,遂遣使贡献。”
七月,高句丽王遂成请降。
《后汉书·孝安帝纪》:“高句骊降。”
虔人羌叛,攻谷罗城,耿夔讨破之。
《后汉书·孝安帝纪》:“虔人羌叛,攻谷罗城,度辽将军耿夔讨破之。”
(汉安帝延光元年)
十月,鲜卑寇雁门、定襄。
《后汉书·孝安帝纪》:“冬十月,鲜卑寇雁门、定襄。”
十一月,鲜卑寇太原。
《后汉书·孝安帝纪》:“十一月,鲜卑寇太原。”
烧当羌豪降。
《后汉书·孝安帝纪》:“烧当羌豪降。”
十二月,九真徼外蛮夷贡献内属。
《后汉书·孝安帝纪》:“十二月,九真徼外蛮夷贡献内属。”
公元123年(汉安帝延光2年)
正月,旄牛夷叛,寇灵关,蜀郡西部都尉讨之。
《后汉书·孝安帝纪》:“二年春正月,旄牛夷叛,寇灵关,杀县令。益州刺史蜀郡西部都尉讨之。”
班勇为西域长史,屯驻柳中。
十一月,鲜卑败南匈奴于曼柏。
《后汉书·孝安帝纪》:“鲜卑败南匈奴于曼柏。”
分蜀郡西部为属国都尉。
《后汉书·孝安帝纪》:“是岁,分蜀郡西部为属国都尉。”
公元124年(汉安帝延光3年)
正月,班勇至楼兰,鄯善归附,龟兹王白英率姑墨、温宿诣勇降。
二月,安帝东巡泰山。
《后汉书·孝安帝纪》:“三年春二月丙子,东巡狩。丁丑,告陈留太守,祠南顿君、光武皇帝于济阳,复济阳今年田租、刍禀。庚寅,遣使者祠唐尧于成阳。戊子,济南上言,凤皇集台县丞霍收舍树上。赐台长帛五十匹、丞二十匹、尉半之、吏卒人三匹。凤皇所过亭部,无出今年田租。赐男子爵,人二级。辛卯,幸太山,柴告岱宗。齐王无忌、北海王翼、乐安王延来朝。壬辰,宗祀五帝于汶上明堂。癸巳,告祀二祖、六宗,劳赐郡、县,作乐。三月甲午,陈王崇薨。戊戌,祀孔子及七十二弟子于阙里,自鲁相、令、丞、尉及孔氏亲属、妇女、诸生悉会,赐褒成侯以下帛各有差。还,幸东平,至东郡,历魏郡、河内。壬戌,车驾还京师,幸太学。”
班勇在伊和谷击走北匈奴伊蠹王,车师前部附汉。
五月,南匈奴叛,马翼讨破之。
《后汉书·孝安帝纪》:“五月,南匈奴左日逐王叛,使匈奴中郎将马翼讨破之。”
日南徼外蛮夷内属。
《后汉书·孝安帝纪》:“日南徼外蛮夷内属。”
六月,鲜卑寇玄菟。
《后汉书·孝安帝纪》:“六月,鲜卑寇玄菟。”
七月,日南徼外蛮豪帅诣阙贡献。
《后汉书·孝安帝纪》:“秋七月丁酉,初复右校、左校令丞官。日南徼外蛮豪帅诣阙贡献。”
八月,安帝废太子保为济阴王。
《后汉书·孝安帝纪》:“九月丁酉,废皇太子保为济阴王。”
《后汉书·孝顺孝冲孝质帝纪》:“孝顺皇帝讳保,安帝之子也。母李氏,为阎皇后所害。永宁元年,立为皇太子。延光三年,安帝乳母王圣、大长秋江京、中常侍樊丰谮太子乳母王男、厨监邴吉,杀之,太子数为叹息。王圣等惧有后祸,遂与丰、京共构陷太子,太子坐废为济阴王。”
公元125年(汉安帝延光4年)
三月,安帝崩,阎太后临朝,立北乡侯懿,以阎显为车骑将军。
《后汉书·孝安帝纪》:“三月戊午朔,日有食之。庚申,幸宛,帝不豫。辛酉,令大将军耿宝行太尉事。祠章陵园庙,告长沙、零陵太守,祠定王、节侯、郁林府君。乙丑,自宛还。丁卯,幸叶,帝崩于乘舆,年三十二。秘不敢宣,所在上食问起居如故。庚午,还宫。辛未夕,乃发丧。尊皇后为皇太后。太后临朝,以后兄大鸿胪阎显为车骑将军,定策禁中,立章帝孙济北惠王寿子北乡侯懿。甲戌,济南王香薨。乙酉,北乡侯即皇帝位。”
七月,西域长史班勇击车师后王,斩之。
《后汉书·孝安帝纪》:“秋七月,西域长史班勇击车师后王,斩之。”
十月,北乡侯薨,宦官孙程、王康、王国等拥立济阴王保,是为顺帝。
《后汉书·孝安帝纪》:“冬十月丙午,越巂山崩。辛亥,少帝薨。是冬,京师大疫。”
《后汉书·孝顺孝冲孝质帝纪》:“孝顺皇帝讳保,安帝之子也。母李氏,为阎皇后所害。永宁元年,立为皇太子。延光三年,安帝乳母王圣、大长秋江京、中常侍樊丰谮太子乳母王男、厨监邴吉,杀之,太子数为叹息。王圣等惧有后祸,遂与丰、京共构陷太子,太子坐废为济阴王。明年三月,安帝崩,北乡侯立,济阴王以废黜,不得上殿亲临梓宫,悲号不食,内外群僚莫不哀之。及北乡侯薨,车骑将军阎显及江京,与中常侍刘安、陈达等白太后,秘不发丧,而更征立诸国王子,乃闭宫门,屯兵自守。
十一月丁巳,京师及郡国十六地震。是夜,中黄门孙程等十九人共斩江京、刘安、陈达等,迎济阴王于德阳殿西钟下,即皇帝位,年十一。近臣尚书以下,从辇到南宫,登云台,召百官。尚书令刘光等奏言:『孝安皇帝圣德明茂,早弃天下。陛下正统,当奉宗庙,而奸臣交构,遂令陛下龙潜蕃国,群僚远近莫不失望。天命有常,北乡不永。汉德盛明,福祚孔章。近臣建策,左右扶翼,内外同心,稽合神明。陛下践祚,奉遵鸿绪,为郊庙主,承续祖宗无穷之烈,上当天心,下猒民望。而即位仓卒,典章多缺,请条案礼仪,分别具奏。』制曰:『可。』乃召公卿百僚,使虎贲、羽林士屯南、北宫诸门。阎显兄弟闻帝立,率兵入北宫,尚书郭镇与交锋刃,遂斩显弟卫尉景。戊午,遣使者入省,夺得玺绶,乃幸嘉德殿,遣侍御史持节收阎显及其弟城门校尉耀、执金吾晏,并下狱诛。”
十九侯专权。
公元126年(汉顺帝刘保永建元年)
正月,皇太后阎氏崩。
《后汉书·孝顺孝冲孝质帝纪》:“辛未,皇太后阎氏崩。辛巳,太傅冯石、太尉刘熹、司徒李郃免。二月甲申,葬安思皇后。”
二月,陇西钟羌叛,马贤讨破之。
《后汉书·孝顺孝冲孝质帝纪》:“陇西钟羌叛,护羌校尉马贤讨破之。”
班勇诛杀东且弥王。
八月,鲜卑寇代郡,太守李超战死。
《后汉书·孝顺孝冲孝质帝纪》:“八月,鲜卑寇代郡,代郡太守李超战殁。”
十月,鲜卑犯边。
《后汉书·孝顺孝冲孝质帝纪》:“冬十月辛巳,诏减死罪以下徙边;其亡命赎,各有差。丁亥,司空陶敦免。鲜卑犯边。”
冬,北匈奴单于侵车师后部,班勇率加特奴等击败呼衍王。
公元127年(汉顺帝永建2年)
二月,鲜卑寇辽东、玄菟。
《后汉书·孝顺孝冲孝质帝纪》:“二月,鲜卑寇辽东、玄菟。”
三月,疏勒国遣使奉献。
《后汉书·孝顺孝冲孝质帝纪》:“疏勒国遣使奉献。”
西域城郭诸国皆服于汉。
六月,班勇、张朗讨降焉耆、尉犁、危须。
《后汉书·孝顺孝冲孝质帝纪》:“西域长史班勇、敦煌太守张朗讨焉耆、尉犁、危须三国,破之;并遣子贡献。”
公元128年(汉顺帝永建3年)
六月,鲜卑寇渔阳。
《后汉书·孝顺孝冲孝质帝纪》:“九月,鲜卑寇渔阳。”
公元129年(汉顺帝永建4年)
于阗王放前杀死拘弥王兴,立其子为拘弥王。
十一月,鲜卑寇朔方。
《后汉书·孝顺孝冲孝质帝纪》:“冬十一月庚辰,司徒许敬免。鲜卑寇朔方。”
分会稽为吴郡。
《后汉书·孝顺孝冲孝质帝纪》:“是岁,分会稽为吴郡。”
公元130年(汉顺帝永建5年)
正月,疏勒、大宛、莎车皆贡献。
《后汉书·孝顺孝冲孝质帝纪》:“五年春正月,疏勒王遣侍子,及大宛、莎车王皆奉使贡献。”
十月,班始犯罪腰斩。
《后汉书·孝顺孝冲孝质帝纪》:“乙亥,定远侯班始坐杀其妻阴城公主,腰斩,同产皆弃市。”
公元131年(汉顺帝永建6年)
三月,复伊吾屯田,复置伊吾司马。
《后汉书·孝顺孝冲孝质帝纪》:“三月辛亥,复伊吾屯田,复置伊吾司马一人。”
九月,护乌桓校尉耿晔破鲜卑。
《后汉书·孝顺孝冲孝质帝纪》:“秋九月辛巳,缮起太学。护乌桓校尉耿晔遣兵击鲜卑,破之。”
于阗王遣侍子贡献。
《后汉书·孝顺孝冲孝质帝纪》:“丁酉,于阗王遣侍子贡献。”
十二月,日南徼外叶调国、掸国贡献。
《后汉书·孝顺孝冲孝质帝纪》:“十二月,日南徼外叶调国、掸国遣使贡献。壬申,客星出牵牛。于阗王遣侍子诣阙贡献。”